迷胡戏(眉户戏)
迷胡戏又名“曲子戏”,属曲牌体,是古代“清曲”中“月弦曲子”搬上舞台的称谓。在咸阳市各县区广泛流行。
迷胡之说有二,一为“迷胡”,传说春秋时代,郑国与犬戎交战于华县、华阴一带,郑军以优人唱曲,致敌兵迷迷糊糊败阵,故为“迷胡”戏;一说迷胡发祥于眉县、户县,应称“眉户”。《新唐书?礼乐志》载:“隋初有清曲,其音清雅,玄宗善音律,又酷嗜清曲,而选乐部弟子三百人教于梨园,为弦竹之戏”。清曲,曲调众多,秦代咸阳流传甚广,汉代《乐府》收集了一部分,北魏继续收集成册。元、明两代,清曲发展到昌盛时期,并由单调说唱发展成叙事联缀体。明正德年间,武功人康海继北曲余焰,创作里曲小调,为明朝北曲一支劲军。后人便“转相仿效”,清代已有专演的迷胡戏班。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驻旬邑马栏镇的关中分区八一剧团,请迷胡老艺人当教练,在淳化、旬邑等地解放区演出迷胡传统戏《张连卖布》、《刘三挑菜》、《五更鸟》、《王连哭五更》和新编迷胡现代戏《劳军》、《赵满堂上吊》、《十里塬》等。同时,延安鲁艺还整理编印了《眉户音乐》。建国后,迷胡戏日益为群众所喜闻乐见。咸阳秦腔剧团大都演过迷胡《梁秋燕》、《小女婿》、《囊哉装箱》等戏。礼泉剧团于1964年创作大型迷胡现代戏《秦川儿女》,并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戏剧会演。咸阳周陵乡“五一俱乐部”的《四女拜年》、西北国棉一厂的《联盟渠》、《五十五号车》等自编自演的迷胡戏,分别获省奖,有的还到北京等地演出。迷胡戏由曲子小戏发展成大戏,成为仅次于秦腔的一大剧种。80年代抄录在案的剧本就有520种。迷胡戏的内容多是反映社会人事风情,抒发男女爱情幽怨等,有喜剧、闹剧、讽刺剧、幽默剧,情节生动有趣,表演明快酣畅,戏剧语言通俗易懂,人物形象逼真传神,擅长表现现实生活。迷胡,号称72大调,36小调,《羽衣新谱》记载有130多种。曲调大致分三类:即民歌曲体、说诵性曲体和戏曲化曲体。迷胡演出形式,分台下、台上。台下清唱又分两类:一类是“精客曲子”,专为士大夫茶余酒后娱乐消遣,曲词典雅,如《古城会》、《曲江打子》等;另一是类“江湖曲子”,为一般艺人街头卖唱或农闲过节娱乐曲词通俗,如《光棍哭坟》等。台上演分角色行当,一人一角,演唱有的单曲单调,有的联曲多调,围绕人物形象塑造设计唱腔唱段。它的联缀规律是,起调“月头”,终调必为“月尾”;起调“背宫”,终调必为“背宫尾”;起调先“月”后“背”,终调必是先“背”后“月”。中间联缀曲牌自由,词句多少不等。迷胡清唱乐器有三弦(或板胡)、四页瓦、碰铃,有的加笛子。舞台演出,文场增加二胡、打琴,武场全套打击乐齐备。其演唱风格,欢音轻快、清扬、优美、动听;苦音幽怨、深沉、凄楚、悲痛。化妆、服饰简朴、真实,具有生活化气息,颇受群众喜爱。
编辑:秦人
三秦游QQ群:
三秦游群①:3532197 (三秦文化综合群)
三秦游群②:24288209
(旅游活动群)
三秦游群③:81817349 (车友、自驾活动群)
三秦游群④:70760386 (年票专属群)
三秦游群⑤:146721821 (旅游咨询群)
三秦游群⑥:82616561 (旅行社合作群)
三秦游群⑦:93966174
(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)
三秦游群⑧:146722047 (投稿群)
三秦游群⑨:134982308 (摄影作品分享群)
互动平台:
新浪微博:http://e.weibo.com/sanqinyou
腾讯微博:http://t.qq.com/sanqinyou
关注“三秦游”微信号: sanqinyou 用微信,添加朋友,或扫一扫,以下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