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三秦游 | 意见反馈 | 网站投稿 | 上传图片 | 资源搜索
陕西旅游攻略网
旅游资讯 | 历史文化 | 陕西民俗 | 图片美景 | 旅游线路 | 文化三秦 | 旅游视频 | 文化游 | 专题 | 租车 | 导游 | 评论
陕西名人 | 陕西知道 | 陕西美食 | 宾馆酒店 | 旅游攻略 | 陕西景点 | 景点门票 | 旅行社 | 特产 | 精品 | 论坛 | 团购
首页 | 陕西文化 | 西安文化 | 宝鸡文化 | 咸阳文化 | 铜川文化 | 渭南文化 | 延安文化 | 榆林文化 | 汉中文化 | 安康文化 | 商洛文化 | 杨凌文化
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
您的位置:首页 > 旬阳县民间文化列表 > 正文

陕南扎染

2016-10-23 21:38:05  来源:旬阳县政府网  进入论坛  查看/发表评论


  扎染,又名绞缬染,古称绞缬、撮晕缬,元代胡三省《资治通鉴音注》中谓:“缬,摄采以线结之,而后染色,既染则解其结,扎结处皆原色,余则入色矣。其色斑斓谓之缬。”因先在原料织物上捆扎成纹,再行染色,故称。

  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染织工艺,据史料记载,早在秦汉两代便有扎染。出土文物中,自东晋以迄唐代,均有纹缬品实物出现;文献中,如《二仪实录》称:“秦汉间有夹缬法……陈、梁间贵贱服之。”东晋南北朝时,该染织物广泛用于妇女衣着。唐朝,古都长安就已十分流行。皇室贵族、嫔妃女眷,争相选用,风靡一时。扎染的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,有鹿胎缬、青碧缬、蜀缬诸花纹。曾有蝴蝶、梅花、水仙、鱼子多种纹样。并随“丝绸之路”远销西亚地区。到了宋代,又有新的发展,较为复杂的“玛瑙”、“鹿胎”等纹样相继出现,逐渐流传民间。五代以迄元明均曾风流一时,染缬方法更有所发展,达九种之多。后来历代相传,经久不衰。可惜于清末民初,为外国机制印花所挤代,渐濒绝灭。新中国成立后,又恢复生产。

  陕南扎染,秦汉之时已有之。产于西安和渭南地区,尤以陕南一带久负盛名。当地村镇多设有染坊就地生产。笔者的母亲就是一位捆花的高手,周围村子里的妇女们都来拜她为师。20世纪四五十年代,我亲眼见母亲把白布门帘、床单、包单、被面等经过捆、扎、缝等工序,送染房染蓝,然后拆去线绳,便出现了蝴蝶、牡丹、花瓶、梅花、喜鹊等等许多图案,栩栩如生。扎染方法一般是把丝绸或棉布经过折叠、缝合、抽拉、捆扎等方法处理,然后用靛蓝浸染,颜料皆为植物性材料,浸染后晾干,拆去缝、捆、扎线,脱去浮色,由于扎结处染料难以渗透,形成白底,与着色部分相辉映,形成对比,使织物深蓝底色上呈现出美丽的白色花纹图案,色彩斑斓,朴素自然,具有机染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。其工艺有别于外地之处,一是只用结扎,不用针钩,致图案易生变化;二是采用云染法,即冷染法,为使多种原料与染色手法,可同时染成多种颜色。不同于热染仅一次染一色,多色须染多次。故工艺简单,色彩鲜艳,不易掉色。其主要产品有台布、窗帘、门帘、手帕、头巾、被面、服装等。并在扎染空白处加绘图画,产物纹样色彩强烈鲜明,奔放不羁,变化多端,妙趣横生,独具风格。现在有关研究单位在继承发扬民间扎染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又吸收了国外扎染技术,创造了多种扎、捆、缝、叠的方法,运用多种染料和染色手法,使扎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,闪射出新的光彩.

 


编辑:秦人

三秦游QQ群:
  三秦游群①:3532197 (三秦文化综合群)
  三秦游群②:24288209 (旅游活动群)
  三秦游群③:81817349 (车友、自驾活动群)
  三秦游群④:70760386 (年票专属群)
  三秦游群⑤:146721821 (旅游咨询群)
  三秦游群⑥:82616561 (旅行社合作群)
  三秦游群⑦:93966174 (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)
  三秦游群⑧:146722047 (投稿群)
  三秦游群⑨:134982308 (摄影作品分享群)

互动平台:
  新浪微博:http://e.weibo.com/sanqinyou
  腾讯微博:http://t.qq.com/sanqinyou
  关注“三秦游”微信号: sanqinyou 用微信,添加朋友,或扫一扫,以下二维码


 
推荐信息
 
最新信息
 
网站简介 | 联系我们 | 网站投稿 | 友情链接 | 意见反馈 | 信息纠错 | 推广合作 | 合作伙伴
Copyright@2010-2016 三秦游 All rights reserved.
合作电话:18966730327